声形义结合码及声形义结合码的特点

简介: 声形义结合码:除了字形和读音信息之外,还有的方案作者利用汉字的意义信息来编码,目的是进一步区别重码,作到“全息编码”。所谓“意义”信息其实只是“义类”信息,即汉字所表示的意义的大类。这种对汉字“义类”

声形义结合码

除了字形和读音信息之外,还有的方案作者利用汉字的意义信息来编码,目的是进一步区别重码,作到“全息编码”。所谓“意义”信息其实只是“义类”信息,即汉字所表示的意义的大类。这种对汉字“义类”的认识来源于《说文解字》。

许慎在《说文解字》中分析出的540个部首都具有表“义类”的功能。540个部首的排列依据也不是象今天似的按笔画多少,而是按“意义”。

关于部首表义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,在清代达到了一个高峰。所以,汉字的意义属性的确属于汉字属性的一部分。

现代汉字已经不断地“符号化”了,究竟具有多少表义性,大可疑问。因此,利用意义属性给汉字编码,就应当考虑意义信息的比重、客观理据性和可接受性。

声形义结合码的例子如郭秀珍的“声韵部形码”,在意义类型上,将部首分成“自然”“生物”“生理”“生活”“余类”五大类。台湾的“仓颉输入法”将“仓颉字母”分成“哲理类”“笔画类”“人身类”“字形类”四大类。

声形义结合码及声形义结合码的特点

声形义结合码的特点:

①综合利用汉字的形、声、义的信息进行编码,是一种全息码;

②重码相对较少;

③规则多,记忆量大,有一定的学习难度;

④因形、声、义属于三个不同的范畴,混合使用进行编码,思维方式不同,影响思维的连续性,不利于想打;

⑤汉字的使用频度不同,每个汉字的信息量也不同,并不是每个汉字都需要所谓的“全息”编码。“全息”的结果对一些字来说,只是徒然增加码长,并不能提高编码效应。


评论列表

发表评论